读家记议丨《尧典》是经不是史

编辑:车前

第一

作为早期儒学的重要经典文献,本篇立言大旨,首先是描述了早期儒家所憧憬的“大同”之世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为核心政治价值的“君主禅让”制。一篇之中,其所反复致意极力渲染者,莫不以之为要谈。“畴咨若时登庸”,放齐荐尧子丹朱,帝以为不贤,不可升迁。尧欲以帝位让于四岳,而四岳皆言德不配位不敢有所觊觎。虞舜则大贤至圣,诚信无私,品德尤为高尚;辞帝位之尊,不辞帝事之劳,代帝尧摄行天子之事,跋涉远行,巡狩方岳;定制度,立刑法,流罪人,任劳而任怨。且由历试而用事,长达三十年不登其帝位,不有其天下。至尧之崩,不得已乃承大位,继大统,实则大公无私,以天下为己任而已,非以帝位为大宝也。而《韩非子·五蠹》乃谓“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以为“古传天下而不足多”者,犹不可持以论虞舜之其人与其事也。至于践阼,乃大批起用新人,唯“熙帝之载”以为能事,亦是“选贤与能”之义,乃不言而自明。

其次,既重民生,亦重民教,也是本篇关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政治思想内容。所谓“汝作司空”,平治水土;“汝后稷”,播殖百谷;令垂为“共工”,以重视工业技术;乃至使益“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以为“朕虞”管理环境资源,都是有关国民生计之大事业。而“敷五教”,“典三礼”,“教胄子”,乃至“作纳言”,皆为重视国民教育,加强道德教化之重要政治举措。至于确立“眚灾肆赦,怙终贼刑”的司法原则,以及制定“五刑有服”与“五宅三居”之兵刑合一的司法制度,既是国家安全与国民生计的制度保障与法律保障,其惩恶扬善的司法原则与司法目标,同时也是国民道德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因而法律规范与道德教育,两全互用而无所偏废。

此外,与“选贤与能”相关互动的政治运作手段,是官吏的铨选与考核制度。“明明扬侧陋”以及“若时登庸”乃至“奋庸”擢拔,都是官吏的铨选之法。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则是对在任官员的考核制度。这是有关国家治理的重要运作方式,也是国家机器得以实现内部修复与自我调整的重要程序设计。否则,官员能上不能下,能臣干吏得不到升迁重用,昏瞆无能的冗员庸吏尸位素餐,甚至盗器为奸的仓鼠社虫充斥其间,必然导致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乃致壅堵而坏死。中国历史上,由汉唐以至明清,在官吏的铨选与考核方面,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无一不是以本篇的吏治思想为基本原则所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运用。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