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过节丨别让沉重的“债”压垮温暖的人情
移风易俗:用心相交,以情往来
“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一边渴望人间温情、一边抱怨人情寡淡,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鲜明导向,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
面对这种情况,移风易俗很有必要。至少,年轻人应该从自己这一代做起,扭转让人苦恼的风气,营造简单、纯粹、有“年味儿”的节庆氛围,并逐步让长辈认可和接受。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农村一些地方的不良风气,提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对天价人情、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应是题中应有之义。“化俗不易,贵在因民”。让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
最该讲的人情不是酒宴礼金,而是用心相交,以情相待。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健步如飞。
传统风俗与现代观念并非不能两全,合理的人情往来不能建立在金钱堆砌的基础之上。每个归乡游子的脸上都挂着喜悦,每个团聚的家庭都和谐美满,才是春节民俗最根本的指向。(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