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秋,你肯定第一次听说丨《小张说管仲》专栏之十一

编辑:车前

阅读他们·发现自己.jpg

小张说管仲.jpg

秋之美,美在天地归于一片明澈淡远,美在长河落日似乎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更美在风清云淡中,白鹭沙鸥便能勾起无限悲欢……千年过往,雁归花谢,作为中国人咏叹最恒久的主题之一,关于“秋”,你知道管子怎么看吗?

作为集管仲思想之大成的经典,原著八十六篇的《管子》一书,几经遗藏后,现存七十六篇,再加上《银雀山简》《清华简》等考古出土的《管子》遗篇,据笔者统计,洋洋十数万字的《管子》,明确写秋的有七十七处,限于篇幅,本章只讲其中最有意思的十八个“管子眼中的秋”。

001.jpg

一、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译】天体的运行,不改变它的常规;地,不改变它的法则,春秋冬夏的往复,不改变它的节令;总之,万变不更其常,这是古今都一样的道理。

【解·不变的真理】出自《管子·形势》篇,旨在说明:万事的本性,内容虽有不同,但总是同归一理。比如,日月有不明的时候,但天不会变;山高有看不见的时候,但地不会变。总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状态和道理,也都有其发展的态势和能量,要想保持安危不亡,就要顺从此理。

002.jpg

二、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

【译】春秋冬夏的变化,都是因为阴阳的推移而产生的。

【解·四季的背后】出自《管子·乘马》篇,旨在说明:阴阳是一切变化的基本规律,是人力不能损益的存在。圣人之所以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善于分利于民。此句意在劝人要明白得舍之道,敢于付出;就像种庄稼一样,收获只有秋天一季,而付出的耕劳却要三季。

003.jpg

三、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

【译】秋分时节,国家要统计集市的税收和考核商民人数的增减。

【解·商人的节日】出自《管子·乘马》篇的《士农工商》一章,稽的本意是考核,大稽就是最大的考核,这是当时商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虽然那时商人还有春分时的“书比”和立夏时的“月程”两个节日,但就标志意义而言,秋分的这个“大稽”节,无疑是当时商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因为这一天,商人们不但要结封存旧账、另立新账外,还可以向官府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004.jpg

四、岁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

【译】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个月有上中下三旬(三个“十日”)。

【解·时序的启示】出自《管子·宙合》篇,旨在说明:天,不只有一个时序;地,不只有一种物利;人的活动,不只限一件事情。做人做事要学会“可浅可深,可沉可浮,可曲可直,可言可默”。

005.jpg

五、教者,标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

【译】教化,好象秋云般高远,能激起人心的无限悲欢。

【解·上面的态度】出自《管子·侈靡》篇,旨在说明:教化的开始,必须是在上者以身作则,就如同秋云在上空出现,无论贤者、不肖者都同时被感化。

006.jpg

六、春秋一日,败曰千金,称本而动。

【译】如果在春种秋收的季节发生动乱,战争一日,等于耗费千金,所以要衡量农业情况而动兵。

【解·战争的原则】出自《管子·侈靡》篇,旨在说明:战争是凶器,必须提前规避;避不了时,要从爱民、护民的角度划定决战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百姓的行动积极性,产生男人疾辞应征,妇人准备饭食的“战则必胜”氛围。

007.jpg

七、德始于春,长于夏;刑始于秋,流于冬。

【译】施德开始在春天,增长在夏天;刑罚开始在秋天,发展在冬天。

【解·等待的原因】出自《管子·四时》篇,旨在说明:“道”产生大地,“德”生出贤人。道产生德,德产生政令,政令产生事功。圣明君主治天下,善于掌握节奏,尊重事物发展必须要经历的时间过程,能通过有节制的“等待”让一切实行良性运行。

008.jpg

八、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通天下遇者兼和。

【译】让商人向各国低价售卖毛皮、缯帛等做高档衣服的原料,天下诸侯自然会奉行春秋之礼,起居务本,相处和睦。

【解·示弱的好处】出自《管子·五行》篇,旨在说明:掌握了五行思维,懂得平衡与利导的成功在于示弱,那样的人,人情已经悟透,万物已经尽知,那怕是用最普通的日用品,也能调和天下。这就是管子在这一节中要讲的核心——君子修游驰,以发地气。

009.jpg

九、春秋冬夏,天之时也;山陵川谷,地之枝也。

【译】春秋冬夏是天的时令,山陵川谷是地的物材,喜怒取予是人的谋虑。

【解·安静的人生】出自《管子·内业》篇,旨在说明:天在于正,地在于平,人在于安静。圣人总是允许时世变化而自己却不变化,听任事物变迁而自己却不转移。能正能静,然后才能够安定;反之,不知守弃,苛求过多时,必然失其生机。

010.jpg

十、时有春秋,岁有败凶,政有急缓。

【译】时节有春天的万物勃发,也有秋天的万物萧杀;年景有丰收也有欠收;制定政令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执行的力度和缓急。

【解·管理的节奏】出自《管子·七主七臣》篇,旨在说明:仓库不会无缘无故用空,商贾不会无缘无故败坏,法度不会无缘无故混乱。一切不正常,都是因为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不务实,或方向不对、节奏不对、措施不对。

011.jpg

十一、春仁、夏忠、秋急、冬闭。

【译】春代表仁爱之德,夏代表忠勇之德,秋代表刚烈之德,冬代表谨慎之德。

【解·天地的样子】出自《管子·禁藏》篇,旨在说明:个人治乱决定于心,家国存亡决定于主。总之,一切治乱的根源,都从上面开始。所以,善治国者要用“害”来约束人们,用“利”来引导人们,像天地一样,在不同的时节,布施不同的德行。

012.jpg

十二、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译】立秋的气候,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解·收敛的目的】出自《管子·形势解》篇,旨在说明:好像秋天万物必然收敛形色,以备来春一样。天从来不曾改变它的常规,因而总是处于“治”的状态。所以说:“天不变其常。”做人也要有四分之一的时候收敛神气,以养容平之气。

013.jpg

十三、春夏生长,秋冬收藏,四时之节也。

【译】春天、夏天万物生长发育,秋天、冬天万物收敛隐藏,这是遵循时光的表现,是节奏正常的生活。

【解·守序的日子】出自《管子·形势》篇,旨在说明:万物的长成,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顺序。君主不改变他的法则,所以百姓安宁;父母不改变他的法则,所以家事得治。总之,只有守序,才能得安。

014.jpg

十四、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

【译】春耕的时候、夏锄时候国家都要放贷于民,让百姓专心耕种。只有这样,百姓才不会荒废事业,也才能让国家的灾乱消于未发作时。

【解·轻重的艺术】出自《管子·国蓄》篇,旨在说明:作为管子思想的最重要一环,这里讲的是“轻重之术”。意在警告所有君主,要眼光放长远地看待事物,要明白事有轻、重、缓、急,事有到、舍、得、失,不要贪图眼前利。

015.jpg

十五、泰秋,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廪之矣。

【译】秋收的时节快到了,收秋要用的东西,君主早已经为百姓准备守备了。

【解·低势的利导】出自《管子·山国轨》篇,旨在说明:作为君主要体谅下情,关爱民众,不把困难留给属下。因为,能解决民众困难的君主,必定受人爱戴;给民国制造麻烦的君主,必定众叛亲离。这一招,叫“低势利导”。

016.jpg

十六、春秋者,所以记成败也。

【译】懂春秋之节序的人,可以聘来记述国事的成败。

【解·用人的标准】出自《管子·山权数》篇,旨在说明:文字工作者的从业标准是深通大道,对真理有足够的敬畏之心。要不然,他写出的东西,人们实际执行时会觉得假或错,进而失去对君主的信任,认为君主昏聩无能。

017.jpg

十七、春献兰,秋敛落。

【译】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要敬献给天地,秋天的第一颗稻谷也要敬献给天地。

【解·礼义的产生】出自《管子·轻重甲》篇,旨在说明:要让百姓守节知礼,首先要让厚重懂得感恩。把第一朵花献给天地、第一颗谷献给天地,都是在用行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恩根本、珍惜根本。这就叫,设之以祈祥,推之以礼义。

018.jpg

十八、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译】春天之前,秋天之后,要聚集天下最好的物材,研究各种工匠的兵器,把精锐的兵器入库,把不好的铸剑为犁。入库的精品兵器一定要经过实战检验,不试验合格不入库。

【解·实干的作用】出自《管子·七法》篇,旨在说明:天下,挑毛病的人多,实干的人少。战无不胜的队伍,一定会让实干者得实惠。比如兵器的制成,士兵的选定,一定要用实力说话。只有让将士知道他们使用的武器是“天下之精财,百工之锐器”,真正作战时,他们才会生发必胜的信心。

两千年前的秋.jpg

尾记:管子眼中的隐“秋”

天有黑白,“秋”也有隐显,其实除了以上说的显“秋”外,管子还讲了许多隐“秋”,比如《管子》一书的末篇《轻重己》,其开篇序:“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其中“清神生心”便是隐“秋”,因为四季中,只有秋天能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当然,《管子》中有关秋的隐用还有很多,感兴趣者,不妨找找。(系列文章《小张说管仲》之十一 来源:中华善德网)

特别提示.jpg

下期提要:

管仲和鲍叔牙以学者身份来到齐国,打算给国王的儿子当老师。

当时的齐国国王姜禄甫有三个儿子,等管仲他们到时,老大姜诸儿已经被确立为王位继承人,且已有了老师,只剩下老二姜纠和老三姜小白未聘老师。更重要的是,二公子姜纠虽然老实稳重,但因生母“恶”而不招国人喜欢。三公子姜小白生性放荡年际又小,所以也很让人瞧不起。

了解情况后,鲍叔牙说:咱们回去吧!做这两人的老师,白耽误功夫。

管仲挽住鲍叔牙,说:宁笑自身丑,莫欺少年贫……

相关链接:


有瑕疵的管子为何比孔圣人成功?


《管子》是诸子百家思想之源?


“购鹿之谋”与“疲秦之计”


鲍鱼的来历,你真明白吗?


鲍叔牙临死长叹“难哉,管兄!”什么意思?


相人铁定律(上)


相人铁定律(下)


识人用人的五条黄金法则,至今管用


社鼠与猛狗


“九流”之上的历学宗师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